環境保護治理服務熱線
        028-8773 7137
        行業動態 NEWS CENTER

        淺談城市河道如何治理?

        文章來源:本站 發佈時間:2018-5-29 瀏覽量:

        一、英國倫敦泰晤士河



        (一)水環境問題分析


        泰晤士河全長402公裏,流經倫敦市區,是英國的母親河。19世紀以來,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,河流兩岸人口激增,大量的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,沿岸垃圾隨意堆放。1858年,倫敦發生“大惡臭”事件,政府開始治理河流污染。


        (二)治理思路及措施


        一是通過立法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。20世紀60年代初,政府對入河排污做出了嚴格規定,企業廢水必須達標排放,或納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。企業必須申請排污許可,並定期進行審覈,未經許可不得排污。定期檢查,起訴、處罰違法違規排放等行爲。


        二是修建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。1859年,倫敦啓動污水管網建設,在南北兩岸共修建七條支線管網並接入排污乾渠,減輕了主城區河流污染,但並未進行處理,只是將污水轉移到海洋。19世紀末以來,倫敦市建設了數百座小型污水處理廠,並最終合併爲幾座大型污水處理廠。1955年到1980年,流域污染物排污總量減少約90%,河水溶解氧濃度提升約10%。


        三是從分散管理到綜合管理。自1955年起,逐步實施流域水資源水環境綜合管理。1963頒佈了《水資源法》,成立了河流管理局,實施取用水許可制度,統一水資源配置。1973年《水資源法》修訂後,全流域200多個涉水管理單位合併成泰晤士河水務管理局,統一管理水處理、水產養殖、灌溉、畜牧、航運、防洪等工作,形成流域綜合管理模式。1989年,隨着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,水務局轉變爲泰晤士河水務公司,承擔供水、排水職能,不再承擔防洪、排澇和污染控制職能;政府建立了專業化的監管體系,負責財務、水質監管等,實現了經營者和監管者的分離。


        四是加大新技術的研究與利用。早期的污水處理廠主要採用沉澱、消毒工藝,處理效果不明顯。20世紀五六十年代,研發採用了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,並對尾水進行深度處理,出水生化需氧量爲5-10毫克/升,處理效果顯著,成爲水質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。泰晤士水務公司近20%的員工從事研究工作,爲治理技術研發、水環境容量確定等提供了技術支持。


        五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。泰晤士河水務公司經濟獨立、自主權較大,其引入市場機制,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費,並發展沿河旅遊娛樂業,多渠道籌措資金。僅1987—1988年,總收入就高達6億英鎊,其中日常支出4億英鎊,上交盈利2億英鎊,既解決了資金短缺難題,又促進了社會發展。


        (三)治理效果


        泰晤士河水質逐步改善,20世紀70年代,重新出現魚類並逐年增加;80年代後期,無脊椎動物達到350多種,魚類達到100多種,包括鮭魚、鱒魚、三文魚等名貴魚種。目前,泰晤士河水質完全恢復到了工業化前的狀態。


        二、韓國首爾清溪川



        (一)水環境問題分析


        清溪川全長11公裏,自西向東流經首爾市,流域面積51平方公裏。20世紀40年代,隨着城市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,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河道,後來又實施河牀硬化、砌石護坡、裁彎取直等工程,嚴重破壞了河流自然生態環境,導致流量變小、水質變差,生態功能基本喪失。50年代,政府用5.6公裏長、16米寬的水泥板封蓋河道,使其長期處於封閉狀態,幾乎成爲城市下水道。70年代,河道封蓋上建設公路,並修建了4車道高架橋,一度視爲“現代化”標誌。


        (二)治理思路及措施


        本世紀初,政府下決心開展綜合整治和水質恢復,主要採取了三方面措施:一是疏浚清淤。2005年,總投資3900億韓元(約3.6億美元)的“清溪川復原工程”竣工,拆除了河道上的高架橋、清除了水泥封蓋、清理了河牀淤泥、還原了自然面貌。二是全面截污。兩岸鋪設截污管道,將污水送入處理廠統一處理,並截流初期雨水。三是保持水量。從漢江日均取水9.8萬噸,通過泵站注入河道,加上淨化處理的2.2萬噸城市地下水,總注水量達12萬噸,讓河流保持40釐米水深。



        (三)治理效果


        從生態環境效益看,清溪川成爲重要的生態景觀,除生化需氧量和總氮兩項指標外,各項水質指標均達到韓國地表水一級標準。從經濟社會效益看,由於生態環境、人居環境的改善,周邊房地產價格飆升,旅遊收入激增,帶來的直接效益是投資的59倍,附加值效益超過24萬億韓元,並解決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。


        三、德國埃姆舍河


        (一)水環境問題


        埃姆舍河全長約70公裏,位於德國北萊茵—威斯特法倫州魯爾工業區,是萊茵河的一條支流;其流域面積865平方公裏,流域內約有230萬人,是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。該流域煤炭開採量大,導致地面沉降,致使河牀遭到嚴重破壞,出現河流改道、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況。19世紀下半葉起,魯爾工業區的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,河水遭受嚴重污染,曾是歐洲最髒的河流之一。



        (二)治理思路與措施


       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。流域內城市歷史悠久,排水管網基本實行雨污合流。因此,一方面實施雨污分流改造,將城市污水和重度污染的河水輸送至兩家大型污水處理廠淨化處理,減少污染直排現象。另一方面建設雨水處理設施,單獨處理初期雨水。此外,還建設了大量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、人工溼地以及雨水淨化廠,全面削減入河污染物總量。


        二是採取“污水電梯”、綠色堤岸、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復河道。“污水電梯”是指在地下45米深處建設提升泵站,把河牀內歷史積存的大量垃圾及濃稠污水送到地表,分別進行處理處置。綠色堤岸是指在河道兩邊種植大量綠植並設置防護帶,既改善河流水質又改善河道景觀。河道治理是指配合景觀與污水處理效果,拓寬、加固清理好的河牀,並在兩岸設置雨水、洪水蓄滯池。


        三是統籌管理水環境水資源。爲加強河流治污工作,當地政府、煤礦和工業界代表,於1899年成立了德國第一個流域管理機構,即“埃姆舍河治理協會”,獨立調配水資源,統籌管理排水、污水處理及相關水質,專職負責幹流及支流的污染治理。治理資金60%來源於各級政府收取的污水處理費,40%由煤礦和其他企業承擔。


        (三)治理效果



        河流治理工程預算爲45億歐元,已實施了部分工程,預計還需幾十年時間才能完工。目前,流經多特蒙德市的區域已恢復自然狀態。


        四、法國巴黎塞納河



        (一)水環境問題


        塞納河巴黎市區段長12.8公裏、寬30-200米。巴黎是沿塞納河兩岸逐漸發展起來的,因此市區河段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堤岸,三十多座橋樑橫跨河上,兩旁建成區高樓林立,河道改造十分困難。20世紀60年代初,嚴重污染導致河流生態系統崩潰,僅有兩三種魚勉強存活。污染主要來自四個方面,一是上遊農業過量施用化肥農藥;二是工業企業向河道大量排污;三是生活污水與垃圾隨意排放,尤其是含磷洗滌劑使用導致河水富營養化問題嚴重;四是下遊的河牀淤積,既造成洪水隱患,也影響沿岸景觀。


        (二)治理思路與措施


       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:


        一是截污治理。政府規定污水不得直排入河,要求搬遷廢水直排的工廠,難以搬遷要嚴格治理。1991-2001年,投資56億歐元新建污水處理設施,污水處理率提高了30%。


        二是完善城市下水道。巴黎下水道總長2400公裏,地下還有6000座蓄水池,每年從污水中回收的固體垃圾達1.5萬立方米。巴黎下水道共有1300多名維護工,負責清掃坑道、修理管道、監管污水處理設施等工作,配備了清砂船及卡車、虹吸管、高壓水槍等專業設備,並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進行管理維護。


        三是削減農業污染。河流66%的營養物質來源於化肥施用,主要通過地下水滲透入河。巴黎一方面從源頭加強化肥農藥等面源控制,另一方面對50%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實施脫氮除磷改造。但硝酸鹽污染仍是難以處理的痼疾。


        四是河道蓄水補水。爲調節河道水量,建設了4座大型蓄水湖,蓄水總量達8億立方米;同時修建了19個水閘船閘,使河道水位從不足1米升至3.4-5.7米,改善了航運條件與河岸帶景觀。此外還進行了河岸河堤整治,採用石砌河岸,避免沖刷造成泥沙流入;建設二級河堤,高層河堤抵禦洪澇,低層河堤改造爲景觀車道。


        除了工程治理措施外,還進一步加強了管理。一是嚴格執法。根據水生態環境保護需要,不斷修改完善法律制度,如2001年修訂《國家衛生法》要求,工業廢水納管必須獲得批準,有毒廢水必須進行預處理並開展自我監測,必須繳納水處理費。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現象。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。除預算撥款外,政府將部分土地劃撥給河流管理機構(巴黎港務局)使用,其經濟效益用於河流保護。此外,政府還收取船舶停泊費、碼頭使用費等費用,作爲河道管理資金。


        (三)治理效果


        經過綜合治理,塞納河水生態狀況大幅改善,生物種類顯著增加。但是沉積物污染與上遊農業污染問題依然存在,說明城市水體整治僅針對河道本身是不夠的,需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。


        五、奧地利維也納多瑙河


        多瑙河全長2850公裏,是歐洲第二長河,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地處其中遊。維也納多瑙河綜合治理開發,形成了一套現代化的河流綜合治理和開發體系,即在傳統治理理念基礎上突出“生態治理”概念,並運用到防洪、治污、經濟開發等各個領域。主要措施包括兩方面:


        一是建設生態河堤。恢復河岸植物羣落和儲水帶,是維也納多瑙河治理和開發的主要任務之一。基於“親近自然河流”概念和“自然型護岸”技術,在考慮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,充分考慮生態效果,把河堤由過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築,改造成適合動植物生長的模擬自然狀態,建成無混凝土河堤或混凝土外覆蓋植被的生態河堤。


        二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和使用。維也納周邊山地和森林水資源豐富,其城市用水99%爲地下水和泉水,維持了多瑙河的自然生態流量。維也納嚴禁將工業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多瑙河,廢污水由緊鄰多瑙河的兩座大型水處理中心負責處理,出水水質達標後,大部分排入多瑙河,少部分直接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。此外,嚴格控制沿岸工業企業數量並嚴格監管。

        上一篇:無上一篇

        下一篇:無下一篇

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版權所有 © 2010-2018 德甲联赛竞猜有限公司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6005668號-1
        技術支持:
        ONE体育总站3003必赢贵宾会BOB游戏APPV博国际官网